不忘初心 建设世界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

作者: 时间:2019-10-28 点击数:

为庆祝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成立40周年,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叶智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不忘初心 建设世界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文章如下:

任重道远需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

今年是中国林科院林业实验中心成立40周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世界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接续奋斗。

应运而生 为林业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建设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是中国林科院几代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且长期坚持的大事。上世纪20年代,我国老一辈林业科学家陈嵘在南京建立江苏省教育团公有林,实际上是一个林场,也是学校的教育实习和试验场地,这是中国较早的林业科研试验基地。1962年,吴中伦先生根据黄山的自然、社会、经济、地域优势,提出“建立黄山林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初步意见”。同年,中国林科院在全国林业科学技术会议上提出《关于建立试验基地的意见》,指出近年来林业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森林“长期性、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要想掌握森林生长发育的规律,必须建立各种类型的林业试验场,作为林业科学研究的永久场所。1979315,国家农委和国家科委批准建立11处农、林、牧、渔、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其中,江西大岗山实验局(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大青山实验局(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内蒙古磴口实验局(沙漠林业实验中心)3个基地由中国林科院负责建立。同期,九龙山实验林场也在中国林科院恢复建制后被收回,并于1993年更名为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开创了中国林科院科技工作新篇章,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40年来,中国林科院4个实验中心牢记初心和使命,扎根荒漠深山,积极做好不同地域的中间试验任务,为林业科技成果的集成组装、转移转化、样板示范、生产推广作出了卓越贡献。

热林中心柚木大径材培育

地处广西凭祥、与越南毗邻的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从建立之初开展珍贵树种引种驯化、树木园建设和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研究,到中期科学试验示范林的营建、成果推广与开发利用,再到近期确立的以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为主导的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思路,其成果为地域性森林经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被誉为镶嵌在南疆国门的一颗绿色明珠。


亚林中心油茶示范林

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是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林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中试基地,主要开展以油茶、杉、松、竹、阔等为主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及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等研究。其中,“长林”系列良种构成了油茶产业良种主体,是全国70%的油茶产区主要推广良种,为区域林业产业扶贫、带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心立足国家级长期科研基地,发挥森林康养、林下经济、高品质种苗繁育的总体发展思路,正引领中心大跨步砥砺前行。


沙林中心实验场绿洲

拥有“沙漠中的绿色工程”美誉的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先后在沙漠腹地建设了实验场4个、人工绿洲科学试验基地14.4万亩,其中灌溉绿洲6.1万亩,是荒漠化防治研究的重要平台,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树立了示范样板。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

华林中心生态绿色屏障

位于北京西郊生态涵养区的华北林业实验中心,是根据我国林业发展布局和林业科研区域性特点,在我国温带地区建立的永久性、稳定性、可靠性的国家级林业科研实验基地。中心积极践行“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林业科技发展思路和实践,为京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华北暖温带生态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与时俱进 承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作为林业科研国家队,中国林科院要站在新的起点,深刻理解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的角色和使命,通过建立世界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更好发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

建设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是服务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林业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发展林业、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更离不开基于实验基地长期观测研究得到的可靠、实用的技术成果。

建设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是着力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需要。当前,我国林业建设进入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林业成为精准扶贫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把做强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强大活力,把保护资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林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关键动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最根本的还是科技创新。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林业自身的发展规律,通过建立一流的实验基地,准确掌握林业科技需求,找准主攻方向,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建设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是推进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其中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当前,中国林科院有一大批林业科技成果、专利和技术未能有效通过中试试验、集成组装、示范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不仅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也达不到人民对林业发展的新期待。因此,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惠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实验基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推广中的条件平台作用,突破技术瓶颈、政策瓶颈、制度瓶颈和管理瓶颈,打造具有一流水平和效率的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时代担当 投身一流林业科研实验基地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集体、每一个个人都要承担起新的使命,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实验中心作为中国林科院在林业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中的重要一环,要有长远眼光、宽广胸怀,以及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为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林业科研实验基地作出应有贡献。

在发展方向上,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对指导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它既是科学理论体系,也是指导林业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的方法论。实验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读原著、悟原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林业科研事业的素养情操,在实现单位长远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建设目标上,要确立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基地的蓝图。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基地既要有世界眼光,也要有中国特色;既要有革故鼎新的顶层设计,也要不忘初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发展规律。中国林科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这一目标已有10余年,必须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验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站在新的起点上,紧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这个总任务,理清实验中心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牢记实验中心作为林业科技创新长期科研实验基地的职责使命。

在队伍建设上,要有培养顶尖林业科研人才的气魄和举措。实验中心不仅是一流科研成果孵化的沃土,也是中国林科院培养人才、锻炼干部的最大熔炉。要通过高层次人才交流、人才引进、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开展青年科技骨干基层锻炼等方式,鼓励、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到实验基地从事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大力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新型实用技术人才和专家队伍,不断充实实验基地科技推广力量。要重视对在科学试验、示范推广和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方面作出贡献的职工,特别是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职工,在晋升职称、提职、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使职工在各自领域都能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在立足实践上,要切实为区域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改革创新是实验基地发展的动力源泉。建设一流实验基地是中国林科院建设一流科研院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流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袤大地的重要平台。实验中心既要在全院总体发展规划的纵向中找准定位,也要在横向上发挥国家级科研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以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为主导的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样板基地、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综合性防沙治沙国家基地和华北石质山区生态公益林研究基地建设,总结推广经验模式,努力实现科学问题来源于生产实际、科技成果普惠应用于生产实际,为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和林农提供示范样板。

林业和生态建设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林业是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发展林业产业大有作为。实验中心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挥中心作为林业科学试验基地、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林业科技创新战略资源长期保存地这一使命作用,勇于担当作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来源:中国绿色时报)